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前三季度亮眼数据彰显产业活力

  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我国机器人产业持续高速增长,前三季度全行业营收同比增长29.5%,工业机器人产量达59.5万台,服务机器人产量突破1350万套,双双超过2024年全年水平。这一成绩不仅印证了我国机器人产业的蓬勃活力,更揭示出其在智能制造、社会服务等领域的深度渗透。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融合,机器人正从单一功能装备向智能化、协同化方向演进,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和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

  一、机器人行业高速增长,市场占有率与核心技术实现突破

  我国机器人产业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综合实力显著提升。2024年工业机器人国内市场自主品牌占有率首次突破50%,达58.5%,关键零部件如高精密减速器、高性能伺服系统和智能控制器的自主研发能力持续增强,形成了覆盖全产业链的完整产品体系。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达30.2万台,占全球总销量的54%,保有量突破200万台,稳居全球首位。这一数据表明,我国已构建起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技术自给率与市场主导地位同步提升。

  二、应用场景加速扩展,机器人产业布局向多领域渗透

  截至2024年,我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应用范围已覆盖国民经济71个行业大类、241个行业中类,较2020年新增19个行业大类和98个行业中类。在工业领域,机器人深度参与汽车制造、电子装配等传统行业的同时,正逐步向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延伸。服务机器人则在家居生活、仓储物流、医疗康复、智慧养老等领域大放异彩,例如智能清洁机器人、手术辅助机器人等产品已实现规模化应用。

  三、人工智能驱动智能化转型,机器人向“智能伙伴”迭代升级

  当前,大模型、具身智能等新技术加速与机器人产业融合,推动其从执行重复性任务的“功能装备”向具备感知、决策、自主执行能力的“智能伙伴”转变。例如,搭载AI的工业机器人可自主识别生产线异常并优化作业流程;服务机器人通过自然语言交互,能够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这种智能化升级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更在社会治理、应急响应等领域开辟了新的应用场景。

  四、开放协同生态构建,助力机器人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2025年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将于11月10日至12日在上海召开,聚焦“构建开放协同的智能机器人发展生态”主题。会议将探讨如何通过技术共享、产业链协作、跨界融合等路径,推动机器人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专家指出,未来机器人产业需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用联动,加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同时完善标准体系与人才培养机制,以应对全球市场竞争与行业变革。

  2025年的机器人产业正站在技术突破与规模应用的历史交汇点。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从单一场景到全行业渗透,机器人不仅重塑了生产方式,更深刻影响着社会服务与治理模式。随着智能化、协同化趋势的深化,我国机器人产业有望在“十五五”期间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化、应用场景多元化和全球市场影响力持续提升,成为驱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引擎。

Copyright © 2025 宇博产业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09008123号-1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闽B2-20250677

在线咨询
400-817-8000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