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持续推进,锂电铜箔行业在经历调整后正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当前,新能源汽车与储能系统对锂电池的需求持续增长,直接拉动了上游超薄锂电铜箔的市场规模。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超薄锂电铜箔市场规模已达到185亿美元,中国市场为111亿美元。展望2025年,全球市场规模预计增至22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9%,中国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35亿美元。产业链各环节,从下游装机量到上游原材料供应,均呈现出明确的发展趋势与投资线索。

  一、下游需求稳健增长,储能领域贡献显著增量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十五五锂电铜箔行业发展研究与产业战略规划分析预测报告》指出,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扩张是锂电铜箔需求的基本盘。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500万辆,其中中国市场贡献了950万辆。作为核心动力来源,全球锂电池装机量在2024年达到900 GWh。展望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攀升至2000万辆,带动全球锂电池装机量超过1200 GWh。储能领域的需求爆发尤为引人注目,2024年全球储能装机容量新增120 GWh,预计2025年将增至180 GWh。根据每GWh锂电池需要900吨超薄锂电铜箔测算,2025年仅对应1200 GWh锂电池装机量的铜箔总需求就达到约110万吨,而储能用铜箔需求量预计约为15万吨,同比增长高达87.5%,成为需求端的重要驱动力。

  二、供应格局趋于集中,产能利用率稳步提升

  在供应侧,全球超薄锂电铜箔产能正持续向中国集中。2024年,全球超薄锂电铜箔总产能为80万吨,其中中国总产能达到58.6万吨,占全球比重超过60%。中国地区的实际产量为47.2万吨,行业产能利用率为80.55%。主要企业的产能规模优势明显,一家龙头企业产能达12.3万吨,产量9.8万吨,占据全球约25%的市场份额;另一家重点企业产能为9.8万吨,产量7.6万吨,全球市场份额约20%。预计到2025年,中国地区的全球超薄锂电铜箔总产能将进一步达到72.4万吨,实际产量预计为59.8万吨,产能利用率预计提升至82.58%。龙头企业计划将产能扩充至15.6万吨,预测产量为12.8万吨;另一家重点企业计划产能为12.3万吨,预测产量为10.2万吨,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

  三、产品结构向超薄化演进,高端产品盈利改善

  产品结构的优化是行业发展的另一条主线。超薄锂电铜箔,特别是厚度小于等于6微米的产品,正成为市场主流。2024年,全球范围内厚度小于等于6微米的超薄锂电铜箔需求占比已达到45.2%。其中,4.5微米铜箔市场份额为20%,而更前沿的4微米铜箔市场渗透率约为15%。预计到2025年,产品超薄化趋势将更加显著,4微米及以下厚度铜箔的市场份额预计将从15%提升至22.7%,同时全球超薄锂电铜箔(厚度≤6微米)的需求占比预计进一步提升至52.1%。这种结构性的变化带来了盈利能力的改善,行业在经历2024年全行业亏损后,于2025年开始迎来温和复苏,偏高端的产品加工费开始有所提价,相关企业毛利率在2025年第一季度均实现环比显著改善。

  四、成本与政策环境共同塑造产业生态

  原材料成本与政策支持共同影响着锂电铜箔产业的生态。电解铜是生产锂电铜箔的核心原材料,2024年全球电解铜产量为2580万吨,其中约7.6%(约196万吨)用于锂电铜箔生产。电解铜的平均市场价格为8200美元/吨(或6.8万元/吨)。预计2025年,全球电解铜产量将增至2750万吨,用于锂电铜箔生产的电解铜占比预计提升至8.0%(约220万吨),其价格可能回升至7万元/吨。在政策层面,2024年政府对超薄锂电铜箔生产企业的直接补贴总额为320亿元人民币,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数量有23项。预计2025年,政府对超薄锂电铜箔产业的财政补贴总额将达360亿元人民币,产品出口退税率预测从13%提高至15%,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综上所述,2025年的锂电铜箔行业正展现出供需关系改善、产品结构高端化、产业政策持续支持的清晰图景。全球新能源汽车与储能市场的强劲需求,为超薄锂电铜箔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产能利用率的稳步提升与高端产品加工费的回升,预示着行业盈利能力有望修复;而持续的技术迭代与积极的政策环境,则为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投资者在关注市场规模扩张的同时,更应聚焦于在超薄化技术领先、产能规模优势明显、成本控制能力突出的核心企业。

Copyright © 2025 宇博产业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09008123号-1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闽B2-20250677

在线咨询
400-817-8000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