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理:信贷激增 中国银行正修建“绝路桥”
中国银行发放贷款的速度就好像这个经济体很强健一样,可惜中国没有。在贷款水平上升的同时,其他许多重要的经济指标指向了相反的方向。对这种反常现象的最佳解释是,“lending”(放贷)变成了“extending”(延伸),中国的银行正在修建一座哪儿也通不到的“绝路桥”。
1月份进入中国经济体内的新融资数量高达2.6万亿元(4250亿美元)。据伯恩斯坦研究,这使得过去一年里的整体社会融资增加了17.4%。1月份增加的部分只有超半数是银行贷款,近三分之二属于中短期贷款,也就是最有可能转化为生产力的融资。
但是,有生产力不等同于有利可图。近期官方调研显示,公司采购经理人对整个经济体的前景预估不容乐观。钢铁领域的经理人不出所料尤其悲观:钢之家中国钢铁价值指数显示,钢铁价格从2013年的峰值下降了10%多。煤炭行业情形类似。但生产仍在继续:钢铁产量增加的速度仍高于经济扩张的速度。房地产投资一样,正在以名义GDP增长速度近两倍的速度扩张。
问题是银行能否承受起这样的放贷节奏。路透的Datastream数据显示,包括现金和公司活期存款在内的M1货币供应量一月份增加了1.2%,,这是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除去现金,公司存款同比下降了4%。这是自1989年以来再也没出现过的跌幅。存款基金缺乏也不利于放贷。
也许银行根本没得可选。中国金融规划者一直在试图抑制 “影子银行”领域里的过剩。也许他们做得太成功了。影子银行的利率是由真实的供求关系决定的。而债券发行,作为为数不多的由市场力量驱动的贷款之一,已经陷入瘫痪。部分公司因此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抑制金融过剩是一件事;任由痛苦在整个经济体内蔓延是另一件事。非生产性贷款似乎是另一种名义下的刺激政策。
赋理(John Foley)是Breakingviews大中华区记者,派驻香港。他写过的论题涉及企业并购、资本市场、消费品、矿业和奢侈品等领域。在2004年加入Breakingviews之前,约翰曾是一家位于伦敦的广告机构的撰稿人。约翰曾在牛津的艾克赛特大学学习英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