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中东地区电力需求持续攀升背景下,科威特正通过超大型基建项目重构其能源供给体系。 作为海湾国家中首个启动“公私合营”模式主导的综合电力与海水淡化项目的国家,其战略举措不仅关乎国内民生保障,更折射出全球能源转型趋势下新兴市场对可持续电力系统的迫切需求。
一、科威特电力基建升级:10亿第纳尔项目启动双效扩容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电力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指出,2023年8月签约的祖尔北(Al-Zour North)电厂二、三期扩建工程,总投资规模达40亿美元(原披露数据为超32.7亿美元),标志着该国电力产业布局进入新阶段。该项目计划于2026-2028年间完成建设,投产后将新增2700兆瓦发电能力及每日1.2亿加仑海水淡化产能,成为科威特单体规模最大、综合效益最高的能源设施。
项目采用“公私合营”模式,股权结构中私营企业持股40%(由沙特ACWA Power与海湾投资公司主导),50%面向本土公民开放,剩余10%归公共部门所有。这种设计既保障了资金流动性,又通过民众参与增强社会稳定性,成为区域电力项目融资的创新样本。
二、技术革新驱动:节能型海水淡化与低碳发电协同推进
祖尔北电厂扩建工程将采用循环联合发电技术和节能反渗透(R/O)工艺,相较传统方案可降低15%-20%能耗成本。这一选择直接回应了科威特能源密集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诉求——通过减少化石燃料依赖,在保障电力与淡水供给的同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据规划,项目全生命周期内预计每年减排二氧化碳超百万吨,契合该国“碳排放路线图”目标。至2028年夏季,新增产能将全面覆盖国内用电高峰缺口,电网稳定性提升幅度可达35%以上,为工业、居民及海水淡化提供可靠电力支撑。
三、多维度产业布局:太阳能与传统能源协同构建未来蓝图
科威特正加速推进“2040国家能源规划”,同步启动多项电力重点企业主导的工程:
四、电力产业战略价值:从民生保障到经济转型枢纽
当前科威特电力产业布局的核心逻辑已超越单纯供给平衡——其40亿美元项目的落地不仅是应对夏季用电峰值的应急措施,更是通过大型基建吸引外资、培育本土产业链的关键步骤。预计至2030年,电力与水务相关投资将占该国GDP比重1.5%-2%,同时带动工程技术、环保材料等领域中小企业发展。
通过祖尔北项目等标志性工程的推进,科威特正以“技术迭代+混合所有制”模式重塑区域能源版图。在确保民生需求的基础上,其电力产业布局与重点企业合作策略,为海湾国家低碳转型提供了兼具经济可行性和环境效益的参考路径。随着2028年夏季多个项目集中投产,该国或将实现从“电力依赖型经济体”向“综合能源解决方案输出方”的跨越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