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国内乘用车市场持续回暖,新能源渗透率突破新高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汽车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指出,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8月全国乘用车零售量达195.2万辆,同比增长3%,环比增长7%。其中新能源汽车表现尤为突出,单月零售量达到107.9万辆,同比微增5%,累计零售量已达753.5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25%。同期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攀升至55.3%,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汽车消费市场的主导地位。与此同时,行业竞争态势与政策变化正推动产业格局加速调整。
一、国内乘用车市场持续回暖:零售数据与新能源渗透率创新高
截至8月底,2025年全国乘用车累计零售量突破1469.8万辆,同比增长9%。新能源汽车作为增长核心驱动力,在8月贡献了超半数的市场份额。数据显示,其单月零售渗透率达55.3%,而厂家批发渗透率也达到53.6%。这一趋势表明消费者对新能源车型的认可度持续提升,同时厂商加速产品迭代与产能布局以满足市场需求。
二、行业竞争加剧:无序营销引关注,理性发展成共识
近期汽车行业出现多起争议性广告案例,引发市场对“内卷式”竞争的关注。业内普遍认为,部分车企为争夺短期销量而忽视法律与道德底线的行为,不仅扰乱市场秩序,更损害消费者权益及品牌长期价值。专家指出,汽车营销需回归产品本身,通过技术创新与服务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全球化布局加速:车企海外扩张与本土化生产并进
多家头部企业正加快全球战略步伐。例如某自主品牌(注:隐去具体名称)的8艘滚装船已有7艘投入运营,并在多国市场占据领先地位,2025年上半年于意大利、土耳其等国家实现新能源车销量第一。此外,另一车企在马来西亚启动了首座电动汽车工厂,年产能达2万辆,后续计划扩建至4.5万辆,标志着东南亚市场本土化生产进程的开启。
四、技术创新与政策变数:智能驾驶升级与海外市场挑战
在技术领域,某品牌宣布将于9月为旗下中型SUV车型升级华为乾崙智驾ADS4系统,并全系标配3颗4D毫米波雷达,显著提升探测精度与安全性。与此同时,美国市场政策变动带来不确定性——某跨国车企因潜在税收优惠取消及燃油经济性法规调整,将原计划的“双班制”生产改为“单班制”,反映出政策不连续性对产业转型的影响。
五、行业模式革新:合资合作探索新范式
为适应市场变化,传统合资模式正迎来创新。某德系品牌与地方政府及合作伙伴达成协议,拟于2025年四季度成立全新合资公司,引入地方资本以强化捷达品牌本土化运营能力。这一举措被视为车企在存量竞争中寻求增长的新路径。
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深水区
2025年前8个月的汽车市场数据表明,新能源与智能化仍是核心驱动力,但无序竞争、政策波动及全球化挑战仍需全行业共同应对。未来,技术创新、合规经营与全球化战略协同将成为车企突围的关键。随着渗透率持续攀升,汽车产业正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唯有平衡短期目标与长期价值的企业方能占据市场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