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行业趋势透视

  随着全球汽车智能化、电动化加速推进,2025年我国智能汽车行业迎来关键突破期。据权威数据显示,车规级芯片作为智能驾驶系统的核心支撑,其市场规模在2023-2025年间以年均28%的速度增长,预计2025年产值将超过140亿美元。然而,在市场快速扩张的同时,汽车芯片成本占比过高、多供应商适配困难等痛点仍制约产业协同效率。本文基于行业最新动态及关键数据,解析当前车规级芯片产业链的挑战与机遇,并揭示技术突破路径。

  一、汽车芯片成本结构矛盾凸显,BMS领域面临系统性优化需求

  在新能源电池管理系统(BMS)开发中,汽车芯片的成本占比成为核心痛点。以600V平台为例,AFE(模拟前端)芯片的成本占整套BMS方案的51%以上,直接推高了新能源整车的研发与生产成本。行业专家指出,这一问题源于多供应商适配复杂度高、国产化率不足等因素叠加,导致企业需承担额外的供应链管理成本。

  为破解此困局,部分头部芯片厂商正推动全栈解决方案落地:通过自研AFE、MCU及通信模块等核心部件,系统性降低整体BMS方案成本30%以上,并简化供应商协作流程。这一趋势印证了"软硬一体化设计"在降本增效中的关键作用。

  二、车规芯片国产化加速,重庆构建全链条产业生态

  数据显示,我国已初步形成覆盖材料研发、芯片设计到系统集成的汽车芯片全产业链布局。以重庆为例,当地依托长安、赛力斯等整车企业需求牵引,2024年引入超50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车规级芯片本地化配套率提升至42%。

  政策层面,重庆市正通过三大举措强化产业竞争力:

  1. 技术攻坚:重点突破高算力SoC、碳化硅功率器件等关键技术,预计到2026年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将达4.5%;

  2. 生态协同:搭建开放测试平台,推动芯片企业与整车厂联合开发周期缩短30%;

  3. 产业补链:针对传感器、封装材料等薄弱环节实施"一企一策"招商计划。

  三、网络安全成为汽车芯片新战场,全生命周期管理成刚需

  随着智能驾驶系统复杂度提升,车规级芯片的网络安全风险显著上升。统计显示,2024年因软件漏洞导致的安全事件同比增长67%,其中58%与汽车芯片固件防护不足直接相关。行业正在构建"设计-验证-运营"全链条安全体系:

  四、RISC-V架构崛起重构产业生态,开源创新释放算力潜能

  在指令集架构领域,RISC-V正加速渗透汽车芯片市场。2024年国内基于该架构的车规级MCU出货量突破1.2亿颗,同比增长189%,主要应用于车身控制、传感器融合等场景。其核心优势在于:

  五、产业协同进入深水区,软硬解耦成核心路径

  当前行业竞争已从单一产品比拼转向生态体系较量。头部企业正通过以下策略构建竞争壁垒:

  1. 系统软件深度绑定:操作系统与芯片联合开发虚拟化方案,实现多域控制器资源共享效率提升25%;

  2. 工具链国产替代:推出支持ASIL-C等级认证的本土EDA工具,解决进口工具卡脖子问题;

  3. 场景驱动创新:基于自动驾驶数据反哺芯片设计,某车企与芯片厂合作项目使激光雷达信号处理延迟降低至0.8ms。

  展望

  2025年是汽车芯片产业从"技术追赶"向"生态引领"转型的关键节点。通过上述数据分析可见,破解成本、安全、协同三大核心矛盾需多维度发力:既要强化国产替代的底层能力,又需构建开放共赢的产业链协作模式。随着RISC-V生态成熟与网络安全体系完善,预计到2027年我国车规级芯片自给率将突破65%,真正实现"中国方案"定义全球智能汽车产业规则的目标。

Copyright © 2025 宇博产业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09008123号-1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闽B2-20250677

在线咨询
400-817-8000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