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随着2025年秋收季的到来,我国农业正加速向多元化、体验化与科技化转型。数据显示,2023-2025年间,全国乡村旅游消费规模同比增长超18%,其中农文旅融合项目成为核心增长点。在此背景下,成都市农业农村局于近期发布的《秋韵满蓉迎丰收——成都乡村丰收节全景趣游指南》,通过整合15条特色“农业+”文旅线路,展现了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发展范本。

  一、农旅融合深化:农业+文旅模式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中国农业行业深度分析及“十五五”发展规划指导报告》指出,成都市推出的15条丰收节线路,涵盖平原智慧农业、山地特色采摘、川西林盘休闲等多元场景,彰显了农业与旅游结合的市场潜力。例如,“采鲜实·品丰收本味”类线路聚焦崇州牛尾笋、都江堰猕猴桃等特色农产品体验,通过“产地直通消费”的模式,既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又满足消费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这类实践不仅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更推动了乡村经济从单一生产向综合服务转型。

  二、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激活产业价值

  在“品文化·寻丰收底蕴”类线路中,邛窑非遗技艺、东林蒜稻农耕文化等传统元素被深度挖掘。数据显示,2025年我国农村文化产业产值同比增速达23%,其中78%的项目依托地方农业文化遗产开发。成都通过将农耕文化融入旅游场景,既守护了“农业根脉”,又为乡村注入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三、科技驱动体验升级:智慧农业与亲子教育重构消费场景

  “带娃游·享丰收童趣”线路中,都江堰川西音乐林盘等景区引入无人机操作、农事手工制作等互动项目,将现代农业技术转化为教育工具。这类创新使农业成为科普教育的重要载体,数据显示,2025年我国亲子农业体验市场规模突破450亿元,占乡村旅游消费的31%,反映出科技赋能下农业场景的广泛吸引力。

  四、城乡融合趋势显著:全域化布局拓宽产业辐射范围

  “享闲趣·览丰收全景”类线路覆盖天府新区七彩乡村画廊、双流区空港花田等都市近郊与远郊差异化景点,形成“1小时农业休闲圈”。这种全域化布局使城市居民能便捷参与农事活动,同时带动偏远乡村资源开发。据行业分析,2025年城乡互动型农业项目数量同比增加65%,成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关键路径。

  五、生态经济模式创新:绿色消费引领可持续发展方向

  “宿乡野·醉丰收夜韵”线路中,新都区白家林盘星空露营与稻香酒文化结合,体现了生态资源的场景化利用。这类项目通过减少碳足迹、推广循环农业技术,在满足消费者对自然体验需求的同时,推动农业向低碳环保模式转型。

  2025年我国农业发展趋势呈现显著多元化特征,农文旅融合不仅成为乡村振兴的核心抓手,更重构了农业产业的价值链条。从文化传承到科技赋能,从生态价值转化到城乡资源整合,成都的实践为行业提供了“农业+”创新发展的典型案例。未来,随着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农业将加速向体验经济、知识经济和绿色经济方向演进,形成更具韧性和活力的新发展格局。

Copyright © 2025 宇博产业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09008123号-1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闽B2-20250677

在线咨询
400-817-8000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