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末,中国化工行业在多重政策支持下迎来结构性调整期。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多部门发布的《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明确要求,未来两年行业增加值需实现年均5%以上增速,并推动绿色低碳与数字化转型。与此同时,全球能源价格波动、新能源产业需求扩张及国内资源开发政策调整,共同塑造了当前化工行业的竞争格局与战略方向。
一、政策驱动下的化工行业增长目标与产能调整(2025-2026年规划解析)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化工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指出,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方案,2025—2026年间,中国石化化工行业将聚焦“稳增长+调结构”双轮驱动:
1. 规模目标:行业增加值需实现年均增长5%以上,经济效益企稳回升。
2. 产能优化:精细化延伸、数字赋能与本质安全水平提升成为核心任务,同时要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显著。
3. 资源保障:化工园区需从规范建设转向高质量发展,强化能源资源供应能力。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0.9%,其中石化化工行业作为重要支撑领域,其政策落地效果直接关系整体经济稳定性。
二、化工产业绿色转型与新能源需求的协同效应
随着全球“双碳”目标推进及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化工行业的低碳化与产业链延伸成为关键趋势:
三、数字化与人工智能赋能化工产业布局(政策落地场景分析)
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多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强数字经济创新型企业培育的若干措施》中明确:
1. 数据资源开放共享:鼓励国有企业及平台企业构建行业级数据服务平台,降低中小化工企业治数用数成本。例如通过“数据券”“算法券”模式推广普惠性技术工具。
2. 智能体与综合模型应用:交通运输部等七部门《关于“人工智能+交通运输”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7年需完成交通大模型体系部署,并普及一批智能体在物流、仓储等化工下游场景的应用。
四、区域政策差异下的化工产业竞争格局重构
地方性支持政策进一步放大了行业分化:
2025年化工产业正经历政策红利密集释放期,行业增速目标明确且资源开发、绿色转型、数字化协同等多重路径清晰可见。从数据看,1-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已现企稳信号,而政策对新能源关联产品及循环经济的倾斜,将推动化工企业加速向高附加值领域延伸。短期需关注国庆假期期间国际原油价格波动风险(WTI原油当前约65.72美元/桶),但中长期来看,在“双碳”目标与国产替代需求驱动下,中国化工行业有望通过技术迭代与产业链整合实现高质量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