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截至6月末理财公司存续规模达27.48万亿元,非持牌银行加速退出

  中国证券报报道显示,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5年上)》揭示了当前理财市场的显著变化。截至2025年6月末,在30.67万亿元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中,32家理财公司占据89.61%的市场份额,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与此同时,非持牌银行加速压降自营理财业务,部分机构已实现清零目标,折射出市场格局重塑与未来发展趋势的关键信号。

  一、理财产业集中度再攀新高:持牌机构主导市场

  截至2025年6月末,32家理财公司产品存续规模达到27.4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4.44%,占全市场的比例提升至89.61%。这一数据表明,头部理财公司的扩张趋势仍在延续,行业资源正加速向持牌机构集中。

  具体来看,浦银理财、华夏理财等5家已披露半年报的理财公司中,除青银理财外,其余4家均实现规模增长:

  固收类理财产品仍是核心品类,5家机构中占比均超99%,权益类产品布局则相对谨慎,仅恒丰理财未涉足该领域。这一现象反映出市场对稳健收益的偏好及风险控制需求。

  二、非持牌银行加速退出:自营规模压降成必然选择

  2025年上半年,监管部门持续推动中小银行压降自营理财业务。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存续理财产品的银行机构减少至194家,较一季度末再减21家。多家非持牌银行的自营理财规模出现断崖式下降:

  业内人士指出,部分理财规模较小且牌照获批无望的机构正转向代销业务布局,试图通过渠道优势参与市场分羹。这一转型趋势或推动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头部理财公司有望获得更大市场份额。

  三、产业格局重塑:代销与持牌双轨并行

  随着监管要求趋严,非持牌银行的自营理财退出已成定局。当前市场呈现两大路径选择:

  1. 申请牌照:部分具备资本实力和资管能力的中小银行仍在争取理财公司资质;

  2. 转向代销:更多机构将重心转移至理财产品销售端,依托渠道资源为客户提供服务。

  这一转型对行业生态的影响显著:一方面,持牌理财公司的产品需通过更广泛的销售渠道触达客户;另一方面,中小银行或借助代销业务形成差异化竞争,避免完全退出理财市场。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已有超30家非持牌银行明确表示将加速布局代销体系。

  四、未来趋势:集中度提升与产品结构优化

  从长期视角看,行业集中度的持续上升将成为必然。头部机构凭借规模效应和技术积累,在产品研发、风险控制及客户覆盖上形成壁垒。与此同时,理财产品的结构将进一步分化:

  监管政策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理财市场将加速向专业化、集约化方向演进。未来未获牌照的银行需在代销服务中寻找新定位,而头部机构则需平衡规模扩张与风险管理,共同构建更稳健的产业生态。

  2025年上半年的数据印证了中国理财市场正经历深刻变革。持牌机构凭借规模优势持续扩大市场份额,非持牌银行则在监管引导下加速退出自营领域,并探索代销业务转型路径。这一过程中,行业集中度显著提升,产品结构趋于优化,而风险控制与差异化竞争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核心命题。随着下半年政策进一步落地,理财市场的格局重塑或将进入关键阶段。

Copyright © 2025 宇博产业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09008123号-1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闽B2-20250677

在线咨询
400-817-8000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