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较6月下降0.4个百分点至49.3%,显示行业景气度出现阶段性波动。与此同时,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与综合PMI产出指数虽同步回落但仍保持扩张态势。分析表明,大型企业凭借规模优势维持生产韧性,而中小企业面临需求收缩压力,重点制造领域如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则展现出增长潜力,成为稳定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

  一、制造业PMI回落:市场需求放缓与生产韧性并存,市场分析及制造业重点企业表现分化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制造业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调查研究报告》指出,7月制造业PMI跌破临界点至49.3%,主要受传统淡季叠加极端天气影响。从细分指标看,制造业生产指数虽微降至50.5%仍处扩张区间,而新订单指数下滑0.8个百分点至49.4%,表明市场需求端承压明显。重点监测的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计算机通信电子等行业保持产需双强态势,其PMI均高于临界点;相较之下,化学原料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传统产业供需同步收缩。

  二、制造业企业规模差异显著:大型企业稳增长,中小企业承压加剧

  分规模看,制造业龙头企业展现更强抗风险能力。大型企业PMI为50.3%,虽较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但仍处扩张区间;中型企业PMI回升0.9%至49.5%,接近临界点;小型企业PMI则进一步降至46.4%,连续多月处于收缩区间,凸显小微企业经营压力。重点企业的稳定表现对产业链上下游形成支撑作用。

  三、制造业价格指数回暖与成本传导:原材料市场波动影响产业利润

  受大宗商品价格回升推动,制造业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升至51.5%,为2023年3月以来首次突破临界点。黑色金属冶炼、石油煤炭加工等行业采购成本显著上涨,而产成品出厂价格指数同步上升2.1%至48.3%。重点企业通过技术升级与供应链优化,部分抵消了成本压力传导。

  四、制造业新动能持续发力:高端装备与高技术产业引领结构转型

  尽管整体PMI回落,但制造业转型升级动能强劲。装备制造业PMI达50.3%,连续三个月扩张;高技术制造业以50.6%的PMI增速位居各行业首位。汽车、电气机械等重点企业依托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双重驱动,在新能源与智能化领域实现逆势增长。

  五、非制造业韧性支撑经济大盘:服务业高位运行,建筑业短期承压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微降至50.1%,其中服务业受暑期消费拉动表现强劲(PMI为50.0%),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等出行相关行业业务量激增。建筑业PMI回落2.2个百分点至50.6%,主要因极端天气干扰施工进度,但重点基建项目投资仍保持稳定推进。

  2025年7月经济数据显示,我国制造业在传统淡季与外部环境挑战下呈现"生产稳、需求弱"的结构性特征。大型企业及高端制造领域展现出较强发展韧性,成为对冲下行压力的核心力量;中小企业则需政策进一步精准支持以改善经营状况。非制造业持续扩张为整体经济提供重要支撑,市场预期指数回升表明重点行业对未来增长保持信心。未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通过技术创新与结构优化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并有效激发中小微企业活力,实现全链条协同发展。

Copyright © 2025 宇博产业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09008123号-1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闽B2-20250677

在线咨询
400-817-8000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