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作为清洁能源领域的重大突破,美国Helion Energy公司近日宣布其首座商用可控核聚变发电厂“猎户座”正式进入场地施工阶段。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人类向实现零碳电力供应迈出关键一步,同时带动全球范围内相关产业布局加速推进。随着微软等科技巨头提前锁定2028年电力采购协议,可控核聚变电厂的商业化进程正引发资本市场高度关注。
一、全球首座商业可控核聚变电厂落地,技术路径差异化竞争凸显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电厂行业市场深度研究与战略咨询分析报告》指出,美国华盛顿州奇兰县正在建设的“猎户座”发电厂采用磁惯性约束场反位形(FRC)技术路线,与传统托卡马克装置相比具有结构简化、成本降低的优势。该电厂计划于2028年起向微软提供每年50兆瓦电力,其造价仅为同类托卡马克项目的1/5至1/10,能量转化效率提升显著。这种直线型磁场设计的创新性布局,为全球可控核聚变产业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范本。
二、国内FRC技术路线加速追赶,产业链企业深度参与电厂建设
中国企业在该领域快速跟进:瀚海聚能于2024年7月完成HHMAX-901主机建设并实现等离子体点火,标志着国产FRC装置正式进入应用阶段。包括国光电气、旭光电子在内的多家上市公司已深度介入产业链环节,其中英杰电气为该电厂供应关键电源设备,王子新材则通过战略合作助力商业化进程。这种多层次的产业布局正形成从核心部件到系统集成的完整生态。
三、电源系统价值重构驱动投资热点,资本市场聚焦技术转化能力
可控核聚变发电厂对大功率脉冲电源的需求显著提升其在项目总投资中的占比。当前已投建的电厂中,电源系统成本占比预计达到20%-30%,远超传统磁体系统的配置比例。这种结构性变化推动英杰电气等企业获得资本市场重点关注,近半年内累计接待超过百家机构调研。产业链数据显示,聚焦聚变堆核心部件制造的企业如合锻智能,在2024年已斩获逾2亿元的真空室建设项目订单。
四、2025年产业趋势呈现双轨并行特征:技术验证与资本布局同步推进
截至当前统计时点(2025年8月),全球范围内已有超过15个可控核聚变电厂项目进入不同阶段建设,其中采用FRC路线的项目占比提升至40%。资本市场方面,永鼎股份因联营企业投资收益显著增长,上半年净利润预计达2.6-3.2亿元,较上年同期激增7倍以上;宝胜股份凭借高附加值线缆产品贡献,实现净利润同比翻番。这些财务数据印证了产业资本对电厂商业化进程的信心。
从技术突破到商业落地,可控核聚变电厂正经历从实验室向规模化生产的转型关键期。2025年全球产业链呈现出技术研发加速、投资结构优化、应用场景明确的特征,尤其在FRC技术路线主导下,电源系统、核心部件制造等环节的投资价值持续凸显。随着首个商用电厂进入建设收尾阶段,产业资本与科技巨头的深度绑定将推动该领域实现从兆瓦级示范到吉瓦级产能的跨越式发展,为全球能源结构转型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