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年以来,北京市昌平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加速。最新数据显示,全区养老服务驿站总数已达83家,较年初新增7家,服务网络覆盖全部街道乡镇,日均服务老年人次突破5000,展现出养老服务从基础保障向品质提升的转变趋势。

一、养老驿站网络化布局,昌平区养老服务覆盖率达95%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养老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指出,作为首都人口老龄化增速较快的区域,昌平区通过三年攻坚行动,已构建起"15分钟养老服务圈"。2025年新增的7家驿站中,有5家布局在农村地区,填补了兴寿镇等4个乡镇的养老设施空白。数据显示,农村驿站服务人次同比增长230%,有效解决了偏远地区老人的日常照料难题。以沙河镇悦华家园养老服务驿站为例,其1200平方米的综合服务空间,日均可接待老人200余人次,提供涵盖医疗咨询、康复训练、助餐送餐等12项服务。
二、智慧养老与人文关怀并进,服务内涵持续深化
昌平区养老服务驿站创新推行"基础服务+特色项目"双轨模式。基础服务方面,所有驿站严格执行民政部规定的助餐、助洁、助医等六项基本服务标准,2025年累计服务量突破80万人次。特色服务则根据区域需求精准定制,如西新城村驿站开发的"移动助浴"服务,已为300多名失能老人提供上门护理;城北驿站引入智能健康监测设备,实现慢性病老人健康数据的实时跟踪。
三、养老资源整合效能凸显,服务供给模式创新
通过政企社协同机制,昌平区实现养老服务资源的高效配置。2025年驿站运营数据显示,社区志愿者参与率达45%,医疗机构合作签约覆盖率100%,社会力量提供的文化娱乐活动周均开展32场。这种多主体参与模式使驿站服务成本降低18%,服务满意度提升至91%。特别是在助餐领域,通过中央厨房+驿站配餐的模式,日均供餐能力达5000客,有效破解了老年群体"吃饭难"问题。
昌平区的实践印证了我国养老服务体系正在经历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的关键转型。随着2025年国家养老事业发展规划的深入实施,预计到2026年,全国将实现街道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占比提升至60%。未来,养老产业将更加注重科技赋能与人文温度的结合,通过服务场景创新和资源整合,持续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