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全球能源结构加速向可再生能源转型,光热发电凭借其储能特性与调峰能力,在新型电力系统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光热装机容量已突破8吉瓦,产业链覆盖西北、西南等10余个省份,成为推动低碳能源发展的核心力量之一。
一、光热发电技术原理及储能优势分析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光热行业市场深度研究与战略咨询分析报告》指出,光热发电通过聚光系统将太阳能聚焦至吸热器,利用熔盐等介质储存热量,产生高温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其独特之处在于配置储热系统的机组可实现24小时连续稳定供电,解决了传统光伏和风电的间歇性问题。例如,在西北某示范项目中,配备10小时储热装置的光热电站可在夜间持续输出电力,显著提升电网稳定性。
二、光热系统核心组件的价值构成与市场潜力
从价值分布看,聚光系统(占比35%)、吸热系统(25%)、热力系统(20%)和储热系统(18%)是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其中熔盐储热技术的突破使单站投资成本下降约20%,推动光热项目经济性接近火电水平。2024年数据显示,我国新增光热电站中75%采用了国产化聚光镜场设备,供应链本地化率显著提升。
三、光热发电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战略定位及区域发展潜力
作为兼具调峰与储能功能的电源类型,光热发电可提供长周期调频服务,并通过转动惯量增强电网稳定性。当前政策明确要求2030年前西北五省光热装机占比需达15%,预计到2025年底,我国光热总装机容量将突破12吉瓦。在青海、甘肃等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已有超过40个光热+光伏一体化项目进入规划阶段。
当前光热产业正从示范应用向规模化发展迈进,其技术成熟度与成本竞争力已达到商业化拐点。随着储热时长延长至12小时以上的技术突破,光热发电将逐步承担起基础负荷电源的角色,在构建清洁、安全、高效的新型电力系统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三年内,产业链协同创新与区域集群化布局将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