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当前,在全球数字化转型加速背景下,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已突破70万亿元大关,占GDP比重近40%。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核心载体,数据、算力等资源的战略价值持续凸显,其高效配置正成为驱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的关键动力。国务院近期批复的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标志着中国在数字经济时代重构资源配置体系的新阶段。

  一、数字经济确权与流通规则:新型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核心突破口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十五五数字经济行业发展研究与产业战略规划分析预测报告》指出,新型要素的价值释放首先依赖制度创新。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700亿元,但其产权界定仍存在模糊地带。试点地区需率先构建数据确权标准体系,明确算力资源的使用权流转机制,并建立跨区域交易规则。例如在空域管理领域,通过分类动态分配制度将低空经济开发效率提升30%以上;在频谱资源方面,探索频率共享技术可释放至少20%的闲置带宽。高标准要素交易平台建设需同步推进,既要解决数据跨境流动合规性问题,也要建立算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标准,为数字经济跨区域协同发展奠定基础。

  二、数字经济资本生态构建:推动要素价值转化的关键动力源

  资本配置效率直接影响新型要素开发进度。截至2025年上半年,我国数字经济领域风险投资规模已达8300亿元,其中47%投向算力基础设施与卫星互联网建设。试点地区应创新财政金融工具,通过数据资产证券化、算力租赁等产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空域智慧管理、工业大数据平台等项目。同时需建立穿透式监管框架,在支持低轨卫星星座建设的同时严控资本在数据垄断领域的无序扩张。相关测算显示,若实现数据要素流通效率提升25%,将带动数字经济整体规模增长约1.8万亿元。

  三、数字经济场景驱动融合:实体经济赋能与产业集群培育的实践路径

  技术价值最终需通过应用落地体现。当前智慧城市、数字孪生等场景已承载超过60%的新基建投资,试点地区应开放港口物流、能源调度等高价值测试场景。例如在智能制造领域,结合工业互联网平台与5G专网建设,可使设备数据采集效率提升40%,故障预测准确率提高至92%。通过"揭榜挂帅"机制加速技术验证,预计到2026年将培育出15个千亿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重点要打通传统产业升级通道,推动农业无人机作业覆盖率达85%以上,物流无人配送网络连接超过3万个社区节点。

  随着要素市场化改革试点的深入推进,数据、算力等新型生产要素正从"试验田"走向规模化应用。通过制度创新破解确权难题、资本生态激发市场活力、场景驱动实现技术落地三大路径,中国数字经济不仅在规模上持续领跑全球,在空天信息网络、智能物联网等关键领域也形成独特竞争优势。这些实践成果将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可复制模式,预计到2030年新型要素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有望突破18%,真正释放出"新石油时代"的经济动能。(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及行业公开信息)

Copyright © 2025 宇博产业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09008123号-1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闽B2-20250677

在线咨询
400-817-8000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