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中国农牧渔业迎来两场重磅展会:东北畜牧业博览会与第十四届世界猪业博览会相继举办,覆盖全产业链技术展示与行业资源整合。同期,农牧渔ETF(159275)盘中表现与行业基本面形成鲜明对比,折射出市场对行业周期波动的敏感反应。本文结合展会数据、价格趋势及产业链动态,解析当前农牧渔产业的市场格局与投资机会。

  一、展会举办情况与行业资源整合进展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展会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指出,2025年10月15日,东北畜牧业博览会正式更名并升级亮相,聚焦技术创新与区域资源整合;10月18日,世界猪业博览会在长沙开幕,规模达10万平方米,吸引全球800余家知名企业参展。展会数据显示,生猪育种、智能养殖等领域的技术展示占比超60%,反映行业加速向科技化、规模化转型。

  参展企业覆盖全产业链环节,包括饲料生产、动物疫苗、智慧牧场管理等细分领域,推动行业资源整合效率提升。同期,农牧渔ETF成分股中海南橡胶、罗牛山、众兴菌业股价逆势上涨,涨幅分别达3.7%、3.63%和3.0%,侧面反映市场对展会释放的行业创新信号的积极反馈。

  二、生猪与肉鸡养殖:产能调整与价格压力并存

  行业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生猪价格回落至11.17元/公斤,自繁自养头均亏损244.7元,8月能繁母猪存栏量仍维持高位(4038万头),产能去化空间显著。展会同期研讨会上,专家指出,政策引导下产能去化或加速,9月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微降,为后续供需平衡提供支撑。

  肉鸡养殖方面,白羽鸡均价6.87元/公斤,虽较前期略有回落,但养殖利润边际改善至-2.03元/羽。展会中禽类展区的海外禽流感防控技术展示,进一步凸显行业对生物安全及供应链韧性的关注。

  三、禽类与动保行业:海外风险与本土机遇并存

  展会数据显示,海外禽流感频发引发祖代鸡引种不确定性,利好本土白羽鸡产业链价格。动保行业方面,圆环、伪狂犬疫苗批签发量同比分别下降17%和11%,但市场需求有望随产能调整触底回升。展会同期签约的多个动保技术合作项目,释放出行业复苏信号。

  种业板块关注度提升,转基因玉米推广与行业并购动作在展会论坛中成为焦点。宠物食品出口虽受关税扰动,但内销延续较快增长(9月电商增速+3%),反映消费升级趋势。

  四、农牧渔ETF表现与投资逻辑

  截至10月20日9时42分,农牧渔ETF(159275)场内价格下跌0.5%,成交额99.74万元,基金规模2.07亿元。其跟踪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包括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等龙头,反映行业集中度提升趋势。

  展会期间披露的产业链技术合作与政策导向,或为行业估值修复提供催化剂。当前行业PB估值2.85倍,处于历史63.8%分位,部分投资者认为具备“超配”潜力。

  五、展会驱动下的行业长期展望

  展会的统计数据与市场分析表明,农牧渔产业正经历结构性调整:技术革新加速产能优化,政策引导推动行业整合,而消费端需求韧性持续支撑细分领域增长。尽管短期价格波动与产能过剩压力犹存,但展会释放的创新动能与国际合作机遇,为中长期投资逻辑提供支撑。

  2025年10月的两场大型展会成为观察农牧渔产业趋势的关键窗口。从生猪价格波动到动保技术突破,从种业并购到宠物经济,行业动态与展会成果共同勾勒出转型图景。投资者需密切关注产能去化进程、政策落地效果及展会衍生的产业链协同效应,以捕捉结构性机会。

Copyright © 2025 宇博产业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09008123号-1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闽B2-20250677

在线咨询
400-817-8000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