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河南作为内陆省份,正通过加速港口建设重塑区域物流格局。截至2024年底,全省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1825公里,而2025年计划投入200亿元推进水运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到2035年实现港口吞吐量突破3.5亿吨。随着平顶山港等新港口的启用,河南正通过港口网络构建中原出海新通道,推动制造业降本增效。

  一、港口投资加速,内河航运成补短板关键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港口行业竞争格局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分析报告》指出,河南内河航运发展长期滞后于铁路、公路和航空领域。2024年全省港口吞吐量仅6085万吨,与中部省份相比差距显著(湖北7.53亿吨、安徽6.94亿吨)。为改变这一局面,河南在2022年规划“2+8”港口布局,目标在2035年建成10个港口城市。当前,周口港、平顶山港等4个货运港口已投入运营,郑州、洛阳等3个客运港口同步推进。2025年作为“水运发展全面建设年”,计划完成200亿元港口及相关基建投资,远超同期湖北、湖南两省水运投资总和。

  二、港口布局聚焦淮河,疏通中原出海通道

  河南的港口建设重心集中在淮河流域,因其占全省面积53%,且聚集主要产业与出口企业。沙颍河、沙河等航道的贯通,使郑州航空港区货物可经贾鲁河直通周口港,再沿沙颍河入长江。截至2024年底,淮河干流河南段261公里航道已实现通航,贾鲁河通航工程计划年内开工,预计建成后将打通郑州至长江的水运直连。相比之下,黄河、海河水系因水量不足或航运条件限制,短期内难以成为港口发展重点。

  三、港口货运赋能制造业,降低物流成本170亿

  河南港口运输以粮食、矿产等大宗货物为主。周口港作为粮食外运核心枢纽,2024年粮食吞吐量达593万吨;平顶山港则承担铁矿、钠盐运输。随着港口铁路专用线和疏港公路完善,预计每年可经铁水联运转运4200万吨货物。到2035年,港口发展将推动全省水路货物周转量占比从11%提升,降低社会物流成本约170亿元。河南通过《临港经济发展规划》布局电力装备、新能源汽车等10条临港产业链,推动港口从“货运枢纽”向“产业平台”升级。

  四、港口网络拓展区域协同,承接产业转移

  河南港口群的完善将强化与长三角地区的联动。淮河航道的疏通使河南货物可直抵沿海港口,降低对公路、铁路的依赖。例如,南阳、许昌等港口的建设,将促进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的布局,承接东部转移的高附加值制造业。此外,港口群的覆盖将形成“1+6+N”临港产业体系,推动电力装备、船舶制造等产业集群发展,助力河南在2025年GDP突破6万亿元目标中强化工业竞争力。

  港口建设重塑河南物流版图

  河南通过加速港口投资与航道建设,不仅补齐了内河航运短板,更构建了低成本、大运能的物流网络。2025年的200亿元投资计划,将推动港口吞吐量在2035年突破3.5亿吨,降低物流成本170亿元。港口群的协同发展,将为制造业升级注入新动能,使河南从传统农业大省向“空铁公水”立体化交通强省转型,进一步强化其作为中部枢纽的区位优势。

Copyright © 2025 宇博产业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09008123号-1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闽B2-20250677

在线咨询
400-817-8000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