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与水利部联合发布《节水装备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30年)》,明确未来五年节水装备发展的具体目标。该政策的出台标志着制造业在水资源高效利用领域迈入新阶段,为制造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明确方向。本文结合政策内容与行业数据,分析节水装备技术突破、产业链协同及市场潜力,揭示制造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定位。

一、制造业转型需求驱动节水装备发展,政策推动行业迈向高质量阶段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制造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指出,《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节水装备关键领域将实现突破性进展,重点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一目标直接回应了制造业生产过程中高耗水设备的改造需求,尤其是通用设备领域。政策明确要求围绕供水、用水、回用装备及数智化转型四大方向,形成覆盖材料研发、装备制造到系统集成的产业链协同体系,推动制造业全流程节水能力提升。
二、制造业技术攻坚聚焦核心环节,关键零部件与材料研发是突破重点
方案特别强调节水装备亟需攻关的关键零部件、材料和工艺。例如,在通用设备领域,针对高耗水环节的技术升级将直接影响制造业用水效率。通过“点-线-面”三级推进策略,即关键点技术突破、产业链线式协同、全流程多场景覆盖,制造业企业可加速节水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数据显示,到2030年,高性能、高效率、高可靠性的节水装备供给能力将显著增强,为制造业绿色制造提供核心支撑。
三、制造业标准体系与创新能力双轮驱动,强化市场竞争力
政策提出加快完善节水装备标准体系,优先研制重点领域急需标准,同步提升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通过政策支持重点行业用水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制造业企业将获得更优的创新环境。此外,节水法规与技术培训的推广,将推动制造业从业人员技能升级,形成“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市场应用”的良性循环。预计到2027年,节水装备标准体系将更加健全,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四、制造业产业链协同与数智化转型并行,构建高效节水生态
《实施方案》指出,需构建涵盖材料研发、装备制造、系统集成的节水装备产业链协同机制。数智化转型作为四大重点任务之一,将推动制造业企业通过数字化技术优化用水管理,例如智能监测、精准控制等场景应用。这种“线式协同”模式不仅提升单个环节的节水效率,更通过产业链整合形成系统性节水优势,助力制造业整体竞争力提升。
来看,《节水装备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发布为制造业在水资源利用领域指明了清晰路径。通过关键技术突破、标准体系完善、产业链协同及数智化赋能,制造业将在2025年至2030年间逐步构建起技术先进、覆盖全面的节水装备体系。这一进程不仅推动制造业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更为全球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贡献中国方案。随着政策红利释放,节水装备相关领域将成为制造业市场增长的重要引擎,引领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