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加速重构,中试平台作为连接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的核心载体,正成为各国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关键布局。我国制造业在政策驱动下,加速推进中试平台体系化建设,通过强化产业链创新链协同,持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1月,我国制造业中试平台建设已进入规模化推进阶段,政策红利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行业正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一、制造业中试平台体系化建设目标:2027年现代化平台体系基本形成,推动产业竞争力提升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制造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指出,根据最新政策文件显示,到2027年底,我国将基本建立现代化制造业中试平台体系,形成多主体参与、多领域布局、多层次服务的全国性中试服务网络。这一目标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制造业创新生态建设进入新阶段,通过强化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关键领域中试供给,有效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难题,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二、制造业重点领域精准布局:聚焦六大关键领域,覆盖37个行业方向
政策明确要求各地结合区域特色,围绕原材料工业、装备制造、消费品工业、信息技术、新兴和未来产业、共性需求等六大关键领域,重点布局37个行业方向的中试平台。例如,在新兴领域中,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等关系产业安全的紧缺领域成为优先发展对象,通过产学研用协同机制,加速技术突破与产业化落地。这一布局既体现了对传统优势产业的巩固,也彰显了对前沿技术的战略前瞻性。
三、制造业中试平台建设路径:分层推进与资源保障并重,构建可持续发展生态
政策提出“储备—重点培育—国家级”的梯度发展路径,引导中试平台向高水平迈进。同时强调加大资金、土地、人才等政策支持,避免盲目建设。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与资源分配机制,确保中试平台建设与区域产业需求精准匹配,形成“建、用、管”一体化生态体系。此举不仅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更有效防范重复建设风险,为制造业创新提供稳定保障。
四、制造业竞争新维度:中试平台推动技术转化效率提升,重塑全球产业格局
中试平台作为制造业创新链的核心环节,其体系化建设将显著缩短技术到产品的转化周期。据政策指引,到2025年,重点行业中试成功率有望提升20%以上,带动相关领域研发投入强度增长15%。这种效率提升将直接增强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议价能力,尤其在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战略领域形成技术壁垒,进一步巩固产业安全与竞争优势。
制造业中试平台体系化建设是当前我国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战略之一。通过精准布局重点领域、构建分层推进机制、强化政策资源保障,中试平台正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未来,随着37个行业方向的中试能力持续完善,我国制造业不仅将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更将在全球产业竞争中占据更有利地位,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