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随着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加速,工业旅游正成为连接制造业与公众认知的重要纽带。从山东阿胶生产线到浙江机器人实验场,一批具备科技属性的制造企业通过开放生产场景、展示技术成果,不仅激活了存量资产价值,更推动产业链向体验经济延伸。数据显示,2024年制造业关联文旅项目接待人次同比增长超120%,印证了这一新业态对区域经济与产业协同发展的双重赋能作用。
一、工业旅游成为制造业产业布局新引擎,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区域经济联动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制造业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调查研究报告》指出,在山东东阿,长达1500米的之字型透明长廊内,游客可全程观察阿胶原料处理到成品封装的全流程;浙江某机器人企业通过模拟深水环境作业场景,使青少年直观感受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潜力。这些案例折射出制造业企业正将生产现场转化为科技展示窗口:2023年数据显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接待量突破5800万人次,其中汽车、装备等领域的上市公司贡献了超60%的流量。通过开放核心产线与研发场景,制造企业在提升品牌认知度的同时,也推动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整合。
二、制造业企业探索资产盘活新模式,工业旅游深度融入ESG实践体系
某美妆龙头企业打造的"透明工厂"项目,2024年暑期接待研学团超150批次、近5000人。通过让游客身着防护装备观摩面膜生产线,企业不仅强化了消费者对生产标准的信任,更催生出定制化产品开发等新商业模式。行业观察人士指出,这类实践已超越传统品牌宣传范畴:制造业企业正将工业旅游作为ESG(环境、社会与治理)战略的组成部分,通过开放参观促进供应链透明度提升,并借助游客UGC内容形成市场反馈闭环。
三、安全与发展并重,制造业需构建产旅融合的制度性框架
在某钢铁集团创享园内,高温车间采取夏季限流措施,重点展示其支援国家重大工程的热轧黄金产线。这种"生产优先+参观可控"模式体现了制造业发展工业旅游的核心挑战:既要展现技术实力,又要保障研发安全与生产秩序。行业数据显示,2023年因管理疏漏导致的安全事故同比下降47%,但仍有超三成企业反映在制度衔接上存在瓶颈。专家建议,需建立涵盖场景分级、动线设计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并通过数字化工具实现参观流量精准调控。
四、科技赋能体验升级,制造业文旅项目加速向沉浸式转型
从AR技术还原炼钢工艺到元宇宙虚拟工厂探索,2024年制造业企业持续加大技术投入:头部上市公司在工业旅游板块的研发支出平均增长35%。某装备制造商通过搭建"钢铁之芯"主题展厅,将油气钻采技术研发过程转化为互动游戏;美妆企业则利用AI系统生成个性化产品配方建议。这种趋势不仅提升游客参与感,更推动制造业知识传播从单向展示转向双向交互。
工业旅游重构制造业价值网络
2025年数据显示,中国已形成覆盖31个省市的制造业文旅产业带,核心项目平均投资回报周期缩短至4.8年。当生产线成为风景线、车间变身课堂时,制造业不仅拓展了品牌传播边界,更通过产旅融合加速技术扩散与人才培育。未来,随着制度创新与数字化工具迭代,工业旅游有望进一步打通研发-生产-消费的价值链条,在中国制造向"智造"转型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