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制造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创新驱动的深刻转变。根据最新政策导向,“十五五”规划期间将通过强化科技攻关、优化区域布局和深化数字化转型等举措,推动制造业投资结构升级与核心技术突破。本文结合当前产业趋势及规划重点,系统分析制造业投资方向与技术创新特征,为把握未来五年产业发展脉络提供参考。

  一、制造业战略定位与投资导向:筑牢新型工业化根基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制造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指出,在“十五五”关键窗口期,保持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低于30%成为核心目标。政策强调通过建立投入保障机制强化要素供给,确保产业链完整性的同时引导资本向高端制造领域倾斜。数据显示,2024年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速达15.6%,其中装备制造业占比超60%,印证了技术升级已成为投资重点方向。未来五年将加速构建“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预计关键技术领域的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有望提升至4.5%以上。

  二、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破解关键领域卡脖子难题

  在技术研发层面,规划明确要求实施“揭榜挂帅”机制攻克30项以上核心关键技术,重点突破芯片制造、工业软件等瓶颈环节。2023年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已达到2.8%,但较发达国家仍有差距,未来五年计划通过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将这一比例提升至4%。国家高新区作为创新策源地,其技术合同交易额占比预计从当前的18%提高到25%,形成区域创新网络协同效应。

  三、产业链韧性建设与布局优化:构建安全高效产业生态

  针对供应链风险防控,规划提出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计划在2026年前建成30个以上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同时通过梯度转移机制引导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项目,预计到2027年将形成5-8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1.9%,其中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领域增速均超30%,反映重点领域投资正在加速集聚。

  四、传统产业转型与新兴动能培育:双轮驱动提升发展质量

  在传统产业升级方面,规划提出以数字化改造为抓手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计划到2026年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突破70%。碳达峰行动则要求钢铁、石化等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值能耗再降15%,倒逼绿色制造技术应用。新兴产业培育聚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预计到2028年相关产业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带动信息通信业保持年均9%的增长态势。

  五、企业培育与政策保障: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通过构建“专精特新-单项冠军-领航企业”梯度培育体系,规划目标是在2025年前新增3万家省级以上“小巨人”企业。在要素支持层面,清理拖欠账款专项行动已累计解决超1800亿元历史遗留问题,未来将建立长效机制保障中小企业权益。数据显示,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4.7%,显示金融支持力度持续加强。

  来看,“十五五”规划为中国制造业描绘了清晰的升级路线图:通过投资结构优化、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生态重构三管齐下,预计到2030年将基本建成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一进程不仅需要政策精准施策,更依赖市场主体创新活力释放,最终实现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的历史性跨越。(数据来源:工信部公开信息及行业统计公报)

Copyright © 2025 宇博产业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09008123号-1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闽B2-20250677

在线咨询
400-817-8000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