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当前制造业发展呈现显著分化特征。截至9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回升至49.8%,虽仍低于临界点但改善趋势明显。重点行业供需两端活跃度提升,而高耗能领域持续承压,折射出政策引导下的产业结构性调整成效初显。
一、制造业景气水平持续改善:生产与需求协同发力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制造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指出,2025年9月,制造业PMI较上月回升至49.8%,延续了二季度以来的温和复苏态势。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和消费品行业表现尤为突出,其PMI分别达到51.9%、51.6%和50.6%,显著高于总体水平。数据显示,上述领域的生产指数与新订单指数均位于扩张区间(即超过50%),表明企业生产活动加速的同时市场需求同步回暖,供需两端形成良性互动。
二、政策环境驱动重点行业增长:投资方向聚焦技术升级与绿色转型
制造业重点领域的发展与政策导向高度契合。装备制造业PMI连续三个月高于临界点,其新订单指数升至53.1%,印证了国家对高端装备制造的持续扶持成效;高技术制造业在研发补贴和税收优惠支持下,产能利用率提升带动生产指数攀升至52.8%。消费品行业则受益于扩大内需政策,终端市场需求释放推动PMI回升0.9个百分点。这些领域成为当前制造业投资的主要发力点,数据显示相关企业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审批速度加快。
三、高耗能行业面临调整压力: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优化
与重点行业的活跃形成对比的是,高耗能行业PMI降至47.5%,较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这一数据反映了“双碳”目标下产能出清加速的现实压力。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双双收缩至46%以下,表明传统能源密集型产业正经历市场出清与技术升级阵痛期。政策层面通过限制高耗能项目融资、加大环保督查力度等手段,倒逼企业向低碳化转型,短期内行业整合可能加剧,但长期将为绿色制造投资创造空间。
当前制造业复苏呈现“重点突破、结构分化的双轨特征”。装备与高技术领域成为拉动整体PMI回升的核心引擎,政策红利的精准投放加速了创新要素集聚;而高耗能行业的下行则凸显产业转型的紧迫性。未来制造业投资需进一步向技术创新和绿色低碳方向倾斜,在保供稳链基础上推动全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