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随着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达成关键共识,全球能源产业正加速向低碳化、多元化转型。2025年,上合组织国家在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其装机规模已达23.1亿千瓦,较成立初期增长14.5倍,并占全球总量的半壁江山。这一进程不仅重塑区域能源结构,更成为推动国际能源市场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

  一、上合组织成员国深化可再生能源合作:产业布局与能源发展趋势的协同推进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能源市场专题研究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指出,在天津峰会期间,中国倡议未来五年与上合国家共同实施新增"千万千瓦光伏"和"千万千瓦风电"项目,标志着区域能源转型进入规模化落地阶段。例如哈萨克斯坦扎比勒100兆瓦光伏电站年均发电量达1.36亿度,满足约11.3万人全年用电需求的同时,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5万吨。此类项目的推进印证了上合国家正通过互补优势资源实现能源结构优化。

  二、能源供应链韧性构建:跨国合作助力可持续发展

  上合组织国家依托地理与资源禀赋差异,在跨境油气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形成紧密联动。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等项目不仅保障了能源消费大国的供应安全,更稳定了出口国市场预期,带动沿线经济协同发展。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区域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3.1亿千瓦,其中风电、光伏占比持续提升,凸显清洁能源在产业布局中的战略地位。

  三、政策协同与平台建设:能源产业布局的制度保障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天津宣言》明确提出支持扩大能源领域包容性合作,强化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中国-上合组织能源合作平台于峰会后正式成立,将通过机制创新推动非歧视性全球能源市场发展。该平台预计将加速技术标准对接、项目融资渠道拓展等关键环节的突破,为成员国提供更高效的能源产业协作框架。

  而言,2025年上合组织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深度合作,既是对"可持续发展年"主题的务实响应,也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区域协同范本。通过强化资源互补、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建立制度性合作机制,上合国家正在重塑国际能源格局,其经验将为其他地区实现低碳目标提供重要参考。随着新增千万级光伏风电项目的落地,预计到2030年该组织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有望突破40亿千瓦,持续引领全球绿色能源革命。(发布于:2025年9月3日)

Copyright © 2025 宇博产业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09008123号-1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闽B2-20250677

在线咨询
400-817-8000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