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中,全球人工智能技术迭代加速与政策体系完善正形成共振效应。中国国家层面提出"十四五"期间构建开放协同的人工智能创新体系,而东盟地区数字经济规模预计2025年突破3000亿美元大关。在此背景下,广西南宁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政策红利,通过南A中心建设在人工智能国际合作领域迈出关键步伐,为区域经济融合注入新动能。
一、人工智能国际合作深化:政策驱动下的区域协同网络构建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指出,截至2025年8月底,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以下简称"南A中心")已签约国内项目51个、东盟国家项目16个。这一成果得益于广西将人工智能纳入地方发展战略,在南宁核心区规划7.78平方公里的智能产业聚集区,并在东盟多国及国内重点城市布局分中心网络。通过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结合,南A中心正成为连接中国—东盟两大经济板块的新型数字纽带。
二、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升级:数据跨境与算力支撑的政策环境优化
依托中国—东盟信息港和南宁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广西加速构建可信数据空间与国际数据中心。目前展示中心、孵化区等重点项目全面推进,形成涵盖技术研发、场景验证、成果转化的全链条服务体系。这些基础设施不仅满足区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算力需求,更通过政策创新探索跨境数据流动规范化路径。
三、人工智能场景生态繁荣:东盟市场需求与中国技术供给的双向驱动趋势
南A中心已征集智慧医疗、交通治理等领域的450余项应用场景案例,累计发布逾百项机会清单。其中30余项"机会清单"与60余项"东盟应用场景"形成精准对接,部分优秀案例将于9月中旬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集中展示。这种供需匹配机制有效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跨境物流、数字医疗等领域的应用落地。
四、人工智能治理创新:区域标准互认与产业生态培育的政策实践
通过建设国际合作中心和运营管理中枢,南A中心正探索建立适应区域特点的技术标准体系与伦理规范框架。资本赋能平台已引入多元投资主体,为中小企业提供从技术研发到商业化的全周期支持服务。这些举措既回应了人工智能发展的治理挑战,也为构建包容性产业生态提供了制度保障。
当前,南宁作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前沿城市,在政策先行先试和基础设施布局上形成显著优势。南A中心的建设实践表明,通过深化区域政策协同、强化数字基建支撑、推动场景应用创新,能够有效激发人工智能技术对经济转型升级的带动作用。随着2025年数字经济国际合作持续深入,这种以南宁为核心节点的智能产业生态圈,将持续释放中国与东盟共同发展的乘数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