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数字技术加速迭代的背景下,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截至2025年8月,通过系统性创新布局,中国已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产业链生态构建和行业应用落地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全球智能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范本。
一、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指出,经过五年攻坚,集成电路领域形成覆盖设计、制造到封装测试的完整产业链布局。在操作系统领域,国产鸿蒙系统生态设备总量已突破11.9亿台,成功应用于手机、汽车、家电等1200余类智能终端产品,成为全球物联网设备的核心控制中枢。
二、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与专利数据领跑全球
截至2025年8月,我国人工智能相关专利数量达全球总规模的60%,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关键技术领域形成显著优势。数据显示,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4万亿元人民币,带动相关产业增加值超12万亿元,构建起涵盖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的立体化产业体系。
三、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催生新生态
在智能制造领域,超过70%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部署了智能生产系统;智慧城市建设中,人工智能技术已应用于交通管理、医疗健康等80%以上公共服务场景。农业智能化改造覆盖全国35%的粮食主产区,推动农业生产效率提升40%。
四、人工智能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
我国在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位居全球首位,智能芯片国产化率突破65%,形成从云端训练到边缘计算的全链条解决方案。自动驾驶领域L4级测试里程累计超过2亿公里,在特定场景实现商业化运营。
当前中国已构建起"技术-产业-应用"协同发展的智能经济体系,人工智能正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通过持续强化创新策源能力,完善数据要素配置机制,我国在人工智能赛道上展现出强劲的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未来将重点突破通用人工智能关键技术,推动形成更具韧性的智能化产业发展格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