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人工智能作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核心领域,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城市创新实力的重要指标。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北京在算力规模、产业应用和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持续突破,展现出构建“人工智能第一城”的强劲动能。从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爆发式增长到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的布局,北京正通过系统性创新重塑全球人工智能产业格局。

  一、人工智能算力规模突破,北京构建全球领先基础设施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指出,2025年数据显示,北京市智能算力总规模已达到4.2万P,位居全国首位,远超同期国内其他城市平均水平。这一突破性进展为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和行业应用提供了坚实支撑。值得关注的是,北京同步开源了全球最大的高质量中英文互联网语料库,显著提升了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技术竞争力。在算力资源布局上,北京通过“头部攻坚”策略,推动全栈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技术体系形成,为产业生态构建了底层保障。

  二、人工智能+制造深度融合,人形机器人领域实现“双突破”

  在产业应用端,北京聚焦“人工智能+先进制造”赛道,2025年实现两个标志性突破: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智能化分级标准正式发布,覆盖运动控制、环境感知等核心能力评估体系;国内最大规模人形机器人训练场投入运营,单日可承载超千台设备测试。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北京高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其中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速分别达17.9%和9.9%,充分体现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的乘数效应。

  三、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扩容,中试基地建设强化产业转化能力

  北京正通过“尾端应用”策略加速技术落地。2025年获批建设的“人工智能+医疗”“人工智能+制造”国家中试基地,已吸引超过200家创新企业入驻,推动医疗影像诊断、工业质检等场景的商业化进程。在火箭回收等尖端领域,北京企业完成了国内首次火箭复用全流程闭环验证,其核心技术模块中人工智能算法贡献率达68%。生物制造领域同样成果显著,乙醇梭菌蛋白等3项北京研发成果入选全国首批标志性产品名单,凸显技术转化效率。

  四、人工智能生态体系完善,操作系统与标准制定抢占话语权

  在技术自主性建设上,北京主导研发的国产机器人操作系统“鸿道”已进入行业应用阶段,支持多模态感知和复杂任务规划。通过构建“标准+平台+场景”的立体化生态,北京在人形机器人操作系统市场占有率提升至35%,较2024年增长12个百分点。2025年北京量子计算产业创新中心成立后,已孵化出15项具备产业化潜力的量子-人工智能融合技术,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前沿领域的先发优势。

  当前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呈现“双轮驱动”特征:基础层通过算力扩张和标准制定掌握话语权,应用层依托场景开放加速技术转化。从数据表现看,北京不仅在算力规模、机器人训练场建设等硬指标上领先,更在操作系统研发、生物制造等软实力维度形成独特优势。随着“人工智能第一城”战略的深入推进,北京正将技术积累转化为产业竞争力,为全球人工智能竞争格局注入新的动能。

Copyright © 2025 宇博产业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09008123号-1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闽B2-20250677

在线咨询
400-817-8000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