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随着全球人工智能技术竞争进入关键阶段,徐汇区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引擎,加速推进人工智能重点企业和产业集群发展。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统计数据显示,该区已集聚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超300家,产业规模突破800亿元,其中头部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达18%。在此背景下,《徐汇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2.0版》于近期发布,聚焦人工智能创新生态构建与重点企业服务保障,提出20项具体措施,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人工智能产业布局与重点企业培育:以法治沃土筑牢创新根基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指出,《2.0版方案》将“法治护航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列为新增核心内容。通过建立前端需求收集、中端快速响应、后端类案治理的全链条机制,确保区内企业在技术研发、数据跨境流动等环节获得精准法律支持。例如,针对人工智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难题,方案明确要求司法部门开辟绿色服务通道,并推动涉外法律服务体系覆盖全球主要市场。

  二、规范执法与监管创新:减少对人工智能企业的制度性成本

  在监管层面,《2.0版方案》强调“以最小干预保障最大效能”。通过深化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将年度检查频次压缩35%,同时拓展非现场检查应用场景。例如,在自动驾驶测试领域,监管部门可通过AI监测系统实现全流程数字化评估,减少对试验车辆运营的干扰。数据显示,2024年试点阶段已为区内相关企业节约合规成本超1.2亿元。

  三、司法保障与权益保护:构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安全屏障

  方案提出“公正司法促发展”的专项举措,重点解决人工智能企业在数据权属争议、算法伦理纠纷等新型法律问题。例如,在智能医疗领域,法院将联合行业专家建立技术事实查明机制;针对跨境业务需求,涉外法律服务响应时间缩短至1小时以内,覆盖专利诉讼、合规审查等高频场景。2025年计划新增3个涉外法治服务中心,直接服务“出海”企业超百家。

  四、系统集成与协同推进:以法治供给赋能人工智能全生命周期

  相较于此前版本,《2.0版方案》首次实现执法、司法与法治资源的深度协同。通过建立区级企业诉求数据库,将个案问题转化为行业治理规则,例如基于某AI芯片企业的数据合规案例,已推动修订地方标准4项。此外,法治服务覆盖从企业设立到退出全周期:开办环节推行“一窗通办”数字化平台,经营阶段提供定制化法律风险预警,退出机制则引入简易注销程序。

  法治赋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徐汇实践

  《2.0版方案》以系统性思维破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中的法治痛点,通过监管模式创新、司法保障强化和全球服务体系搭建,为区域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提供制度支撑。数据显示,在政策推动下,2025年徐汇区新增人工智能领域上市企业预计达15家,较2023年增长80%,进一步巩固其作为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标杆的地位。未来,该方案的深化实施将持续释放法治红利,助力区域经济在技术创新与合规发展间实现动态平衡。

Copyright © 2025 宇博产业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09008123号-1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闽B2-20250677

在线咨询
400-817-8000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