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核酸技术在公共卫生领域扮演了关键角色,尤其在新冠疫情中,核酸检测成为防控核心手段。随着疫情防控政策调整,核酸检测需求大幅下降,相关企业面临应收账款回收压力加剧、利润缩水等挑战。本文基于重点核酸企业财务数据,分析其技术应用现状及财务风险应对策略。

一、核酸检测服务需求激增带来的财务挑战及重点企业应对策略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核酸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指出,2020-2022年期间,核酸企业承接大规模检测业务,收入增长的同时应收账款显著攀升。截至2025年前三季度末,凯普生物因追索3.57亿元核酸相关欠款提起诉讼,涉及案件多为公立医院拖欠货款或检测服务费。同期数据显示,A股7家核酸重点企业净利润均出现亏损,其中谱尼测试亏损1.99亿元、润达医疗亏损1.63亿元、达安基因亏损1.41亿元,合计亏损额超8亿元。迪安诊断虽实现5670.48万元净利润,但同比下降56.67%,凸显行业普遍承压。
二、核酸检验收费价格下降与集采政策对技术应用的影响
检验领域集采降价及收费价格下调,直接压缩企业利润空间。金域医学前三季度计提3.45亿元应收账款减值损失,占利润总额降幅的100%;兰卫医学计提1673.86万元资产减值,其中核酸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达1350.18万元。凯普生物因信用减值损失减少利润8977.08万元,显示核酸业务回款周期拉长对财务表现的持续影响。企业普遍采用账龄法计提减值,如按5%、30%、100%比例分三年计提新冠检测应收账款。
三、公立医院化债政策推动核酸应收账款回款提速
2025年财政政策强调隐性债务置换,部分企业反映公立医院回款在第三季度明显加速。迪安诊断预计新冠相关应收账款将于年底完成计提,后续回款将提升表观净利润;谱尼测试通过"一客一策"清欠方案强化管理,6.9亿元应收账款回收效率提升。金域医学等企业表示,随着化债政策落地,核酸业务历史欠款影响将逐步出清,为未来技术应用腾挪空间。
2025年核酸技术在公共卫生中的战略价值依然显著,但企业需直面历史欠款清理与盈利模式转型双重挑战。重点企业在计提减值、优化回款策略等方面成效初显,但行业整体仍需平衡技术研发投入与财务稳健性。随着政策支持与市场调整,核酸技术应用场景或向精准医疗、常态化检测等方向深化发展,推动行业进入提质增效新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