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的背景下,中国正通过区域先行示范推动产业变革。北京市朝阳区近期发布的《"人工智能+"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显示,该区计划到2027年建成全国领先的AI创新应用示范区,通过构建全链条生态体系实现技术突破与场景落地的双向赋能。当前数据显示,全球AI市场规模已突破4000亿美元,中国占比持续提升至31%,朝阳区作为核心承载区正以产业聚合效应加速这一进程。

  一、算力与数据双轮驱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提速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指出,朝阳区通过"算力-数据-技术"三位一体布局夯实发展基础。截至2025年8月,已建成覆盖医疗健康、信息安全等领域的300余个行业数据集,为垂直大模型训练提供关键支撑。在算力建设方面,依托中关村朝阳园构建的AIGC生产力平台和工业大模型验证实验室,实现从算法研发到场景应用的全流程赋能。数据显示,该区算力资源利用率较2023年提升67%,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区域算力网络协同调度的示范区。

  二、产业集群化发展:人工智能细分领域加速突破

  通过推进AI SPACE产业园等8个特色园区建设,朝阳区正形成"一核多极"的空间格局。其中"AI+工业"领域已吸引23家头部企业入驻,预计到2027年带动相关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医疗健康板块依托高质量医学影像数据集,推动辅助诊断系统准确率提升至98.6%;影视动画领域则通过生成式AI技术将内容生产效率提高4倍。当前园区载体建设已完成总规划的35%,20个专业科技园区全面建成后将形成超百万平方米产业空间。

  三、产学研协同创新:人工智能技术研发进入深水区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朝阳创新联合基金已启动首轮项目攻关,6家龙头企业与科研机构围绕智能芯片、多模态大模型等关键技术展开合作。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该区人工智能领域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89%,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达73%。通过科技创新街乡协同机制,中关村朝阳园管委会联合11个街乡建立产业招商联动网络,上半年落地重点项目47个,涉及投资额超120亿元。

  四、场景应用生态构建:人工智能价值转化通道打通

  朝阳区以"技术供给+场景需求"双向清单为抓手,已发布智能交通、智慧政务等8大领域300余个应用场景。在工业质检环节,AI系统实现缺陷识别准确率99.1%,单线检测成本下降65%;政务服务机器人日均处理咨询量达2万次,办事效率提升40%。通过建设共性技术平台和验证实验室,企业研发周期平均缩短3个月,产品上市速度领先行业平均水平。

  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朝阳区通过系统化推进"人工智能+"战略,在基础设施、技术研发、场景应用三个维度形成创新闭环。其构建的"数据支撑-算力保障-技术突破-产业集聚"生态体系,不仅为区域经济注入新动能,更为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随着20个专业园区建设全面铺开和关键技术攻关持续深化,预计到2027年该区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突破800亿元,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更重要的战略地位。

Copyright © 2025 宇博产业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09008123号-1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闽B2-20250677

在线咨询
400-817-8000
顶部